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已任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
始于炎黄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,源远流长博大精深,影响深远,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丰厚、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。“思往事以知来者”,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,振奋民族精神,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统一大业做贡献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,应运而生,于1991年5月10日在北京宣告成立。
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,是由热心研究和弘扬炎黄文化的专家、学者、社会活动家、企业家等人士组成的全国性民间文化团体,名誉会长薄一波、李政道(美籍),会长周谷城,执行会长肖克,副会长中有程思远、庄炎林,黑伯理(回族)、李宝光(女)、冯征、杜导正、戴逸、魏巍,黄胄等、研究会聘请李约瑟(英籍)、韩素音(英籍)、潘毓刚(美籍)为特邀顾问,还聘请了年高德劭、深孚众望的王平、卢嘉锡、朱学范、伍修权、陈慕华(女)、赵朴初、侯镜如、倪志福、黄华、楚图南、雷洁琼(女)、王淦昌、匡亚明、张友渔、张岱年、季羡林、爱新觉罗·溥杰(满族)、谢冰心(女)等知名人土共88人为顾问。
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筹建和开展工作,历时已近四年,这个团体的前身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筹建委员会,早在1987年开始酝酿。198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部分副会长、常务理事座谈会,当时总的形势是: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比较好,中外交流扩大,海外华侨、华人寻根问祖,愿为祖国昌盛做贡献的心情来越高,台湾同胞希望国家统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。但是同时,国内一些地方在一个短时期内,出现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逆流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许多革命前辈和老干部,史学界、文化界、科学界及其他各界爱国人士,对筹建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表示了极大热情,认为此举可振奋民族精神,增强海内外中国人、华人的凝聚力。因此一时间自愿作为发起人在倡议书上签名的达数千人。很多人自愿为这一义举作奉献,常香玉等表演艺术家为筹资义演,有的书画家捐赠书画艺术品,海内外人士也慷慨捐款。
1990年,随着形势的发展,开拓了会务工作的新领域,遂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、民政部申请成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。8月获得批准后,草拟了新章程,充实了机构,设炎黄文化学术委员会,专事炎黄文化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,召开了以《炎黄文化与民族精神》为主题的第一次学术座谈会,编纂大型《中华文化通志》的系统工程,也在酝酿中。设组织联络委员会,以加强与所有热心炎黄文化的人士和团体的联系,促进各民族之间、乃至海内外炎黄子孙之间的文化交流。1991年春,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,成立了炎黄春秋杂志社,《炎黄春秋》创刊号,将于7月问世。设在河南郑州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筹建委员会,在河南省和郑州市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,步伐加快,造型设计经十余次论证,已基本定稿,修建在黄河之滨的以山为体、头高20米,全高100米的炎帝和黄帝的塑像,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举行奠基礼。
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,是实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,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。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,将为此全力以赴。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作为一个民间的文化团体,愿意与所有单位和团体,包活台湾、香港、澳门以及远在海外的炎黄子孙,为祖国的统一与建设,为中华民族的振兴,团结合作,共同奋斗。我们相信,中国人民在二十一世纪,必将为世界文明的发展,作出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相称的伟大贡献!